一般貿易項下進口的貨物,通常是海關現場查驗和后續(xù)稽查的重點和要點。部分企業(yè)關務人員由于不太了解海關法規(guī),導致在這方面栽跟頭。比如沒有如實申報價格,漏報運保費、特許經營費等時有發(fā)生,這類情事在被海關查獲后,企業(yè)除了需要補交稅款和接受高額罰款外,還會面臨海關信用等級下調的不利境地。
小編結合多年來的業(yè)務實操,在此分享一下對一般貿易項下進口貨物申報注意事項的理解,希望對大家提升貿易合規(guī)的認識和了解有所幫助。
審核相關單證:重點審核提單、發(fā)票,裝箱單,合同,原產地證,質檢證書,包裝聲明等,確保“單證相符”和“單單相符”。
準確歸類商品:不同的商品編碼對應的稅率會有所不同,所以對一般貿易方式征稅進口貨物,報關員要根據貨物品名、規(guī)格型號、技術參數、功能用途做出準確歸類。
比如:進口 PVC 裝飾膜,寬度不小于45厘米的編碼歸入3918101000,對應的進口關稅率為10%,寬度小于45厘米的編碼應歸入3920490090,對應的進口關稅率為6.5%,兩者的進口關稅率差異為3.5% 。
確認完稅價格:報關員需根據合同、發(fā)票上所顯示的交易條款,確定運費、保費、雜費、專利費、特許費等有無涉及并包含在完稅價格內,同時也需審核交易雙方是否存在關聯交易或特殊經濟關系。
另外,還應注意合同上顯示的貨物交易價格對比國外市場當前行情價格是否明顯偏低,可以通過搜索商業(yè)網站上同類貨物的賣價作為對比,用以評定交易價格是否合理。
比如:某國外公司的產品需轉到中國工廠生產時,國外公司通常也會將原來的生產設備也轉移過來,部分機器原采購發(fā)票無法找回,因雙方屬關聯交易公司,對方通常僅按財務計提的設備折舊成本費用當作進口發(fā)票的申報單價,這類價格普遍偏低。因此,在進口申報前,需檢查交易價格是否合理。比如可以參考商業(yè)網站上同類貨物的賣價來核實,如申報價格確實偏低,則以現價作為參考申報。
確認貨物原產地:通過審核合同、發(fā)票、貨物說明書、原產地證書、提單及運輸路線等相關信息,確認貨物真實的原產地,并確定是否有原產地關稅優(yōu)惠,以便進口時能合理使用較低的協(xié)定稅率申報。
比如:一般貿易進口某品牌鋰電池,如果原產地是韓國,最惠國項下進口關稅率是10%,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協(xié)定項下進口關稅率是9.6%,亞太貿易協(xié)定項下進口關稅率是8%,很明顯亞太貿易協(xié)定貿易項下進口關稅是最優(yōu)惠的。但如果該款鋰電池是馬來西亞工廠生產的,在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xié)議項下進口關稅率為0。由此可見,正確申報原產地和合理利用原產地關稅優(yōu)惠政策會直接影響到進口關稅成本。
確保申報及時:收貨人或其代理人應當自運輸工具申報進境之日起14日內向海關申報,否則會被征收滯報金。(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征收進口貨物滯報金辦法》,征收滯報金的計算公式為:進口貨物完稅價格×0.5‰×滯報滯報天數。)
及時歸檔資料:申報完成后,資料要及時歸檔,并至少保存3年,以備海關后續(xù)稽查。(根據《海關稽查條例》第三十一條規(guī)定:被稽查人未按照規(guī)定編制或者保管報關單證、進出口單證、合同以及與進出口業(yè)務直接有關的其他資料的,由海關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1萬元以上5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jié)嚴重的,撤銷其報關注冊登記;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罰款。)